魯迅1881年出生在一個士大夫大家族,七歲開始結束啟蒙教育,十二歲在三味書屋學習,打下了扎實的文化功底,并對藝術和課外書籍有著很大的興趣。然而,十三歲那年,魯迅的祖父深陷科場案子被關進監獄,加上父親病重去世,家道中落,這些經讓他看清了社會的冷暖。
1898年,魯迅離開故鄉到南京求學,先后在江南水師學堂和陸師學堂下面的礦務鐵路學堂學習,開始讀先進的自然和社會科學,深受新思想的影響。1902年,魯迅畢業后公派到日本留學,先在弘文學院學習語言,然后到仙臺醫院專門學校正式學醫,期間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,參加了反清革命,并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。
魯迅回國后,在浙江的兩所師范學堂任教,參加了辛亥革命。1912年,蔡元培請魯迅擔任教育部的官職,并任教于不同的學校。俄國十月革命以及陳獨秀等人的宣傳,魯迅備受影響,參與了五四運動,并發表了《狂人日記》等名篇。1926年,魯迅趕赴廈門大學當文學系教員并擔當國學院教授,兩年后創辦《奔流》,并1930年主導了左翼最佳聯盟創立。1936年五十五歲的魯迅因病在上海去世。